中新社里昂9月28日电 题:蓬皮杜艺术中心主席:冀“一带一路”带来更积极的全球化
中新社记者 龙剑武
“我希望‘一带一路’带来更加积极的全球化。”在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期间,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表达了对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期待。
26日至27日,以“‘一带一路’,中法文化汇流和共享”为主题的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在法国里昂举行。论坛期间,拉斯维涅与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等中法文化界领军人物就“博物馆在地区吸引力中的角色”的议题展开对话。
拉斯维涅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举例说明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数月前,在意大利举行的一次七国集团会议首次专注于文化议题。代表法国出席的拉斯维涅意外地发现,大多数与会国形成的共识认为,重视文化交流应成为一项全球性策略。
“当今时代,文化交流至关重要。由于互联网普及、交通便利化和国家交往密切,交流变得更加便捷。但与此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世界趋同的风险,到处都充斥着雷同的产品和品牌。唯有文化才能保证多样性。比如说,中国的艺术观念和哲学构想就与西方截然不同。”
此次参加中法文化论坛,拉斯维涅感觉到,“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交流,可为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化提供保障。他认为,两国人民的交流并不意味着趋同,而是理解彼此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应该培养和保持更加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精神。“19、20世纪的法国艺术家就曾深受亚非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一片尚未被充分认知的土地。因此,需要我们通过交流去进一步发掘。”
谈及中法文化交流,拉斯维涅表示,博物馆对话非常契合此次活动的主题。中法两国的博物馆既面临相同的问题又存在差异。中法观众的需求不同,对艺术品欣赏的角度有别,文化理念也各异。此次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有助于双方寻找思维的共同点。
拉斯维涅主动提及了蓬皮杜中心进驻上海的计划。据介绍,未来5年,蓬皮杜中心将与上海西岸艺术中心开展全面合作,内容不仅包括固定和临时展览,还涉及音乐、舞蹈、摄影、演出、艺术教育、艺术品交易等诸多领域。与此同时,蓬皮杜中心也将在巴黎举办关于中国艺术的展览和交流项目。蓬皮杜中心也有意收藏更多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以丰富馆藏。“我们合作的目标就是要开创一种新型的交流形式。”
回顾自己三次访华经历,拉斯维涅感触良多。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创作氛围和形态多样深深吸引了他,中国当代艺术家擅长跨界创作和整合多种媒介也令他印象深刻;在上海,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高涨,媒体记者就当代艺术问题连珠发问,体现出高度开放的姿态;上海西岸文化空间改造工程的规模和速度超出他的想象,与当地政府部门的交流也增强了他进驻上海的信心。
在拉斯维涅看来,虽然争取和培养博物馆观众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中国艺术观众的潜力巨大。他以蓬皮杜中心为例说,这座法国现当代艺术博物馆从建设之初受到质疑,到成为公众与艺术家、哲学家面地面讨论交流的场所,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人们当然无需对博物馆心怀畏惧。”拉斯维涅认为,博物馆是一所培养包容心和开放性的学校,“虽然走进博物馆可能会对所见之物感到震惊,甚至有些人对当代艺术品的最初反应是‘愚蠢’。但只要做好体验的准备,人们的判断就会慢慢改变。最终,在博物馆里会形成一种尊重文化和思想的意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