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为什么比成功学鸡汤高级?
人都讨厌“不确定性”,于是发明了各种鸡汤哄骗自己。所谓鸡汤,就是选取部分事实,作出迎合受众心理的全称判断
苹果太牛。近日有篇《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附会说,当年诺基亚花了很多钱掌握用户数据,他们依靠这个数据库做了一大堆手机,布局密密麻麻,但苹果用一个产品就把这个铁桶阵捅穿了!于是,作者得出结论:“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对于这种成功学鸡汤,我向来是呵呵。从统计学角度看,成功往往是偶然性事件,因为偶然性符合概率论的分布。比如,让猴子掷硬币,每次出现正面的概率为50%,如果让猴子连续掷硬币10次,那么连续10次均为正面的概率就是50%的10次方,约等于千分之一。难道我们要给这只“成功猴子”立传?诺基亚的做法并没有错,与“模糊的正确”有关的有999个,你只看到了乔布斯的成功,却没有看到另外998个的失败。
根据量子力学的观点,这个世界的本质规律是“测不准”的,也就是佛家说的“无常”。任你再牛,都无法控制事情的发生。但人都讨厌“不确定性”,于是发明了各种鸡汤哄骗自己。所谓鸡汤,就是选取部分事实作出迎合受众心理的全称判断。
那佛学是不是鸡汤呢?我以前觉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鸡汤。别人住别墅,我蜗居,幸福感能一样吗?但最近读了楼宇烈先生的《花开莲现:〈心经〉大智慧》一书,发现这句话不能理解成“什么都是空无”,而应理解成“色离不开空,空离不开色。”前一种理解是小乘佛法的,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人应摆脱污秽的“色”世界的纠缠,觉醒进入涅,所以要出家修行。后一种理解是大乘佛法的,认为色与空是互相依存,没必要否定红尘,但要认识到世界的“无常”,住别墅和蜗居虽不一样,但他住别墅并非一成不变,你也不会一直蜗居。事情变好还是变坏?一是靠人的理性和努力,这部分成功学可以解释;二是靠自修胜业,人生无常,哪怕你是乔布斯,也不能控制事情的发生(比如得癌),为了自己好,只能多种善因。
上个月带女儿去游泳,我没下水,只是在旁盯着。一开始我还想,万一孩子有危险,我立马把手机丢草丛再跳下去,千万不能坏了手机。结果真有个别家小男孩溺水了,情急之下,我没脱衣服就跳入水中将孩子抱上来。事后我想,人临危时心理发动,还真不是理性计算的结果,而是业力在推动。我做好了准备,我的孩子没事,那个孩子家长在聊天,偏偏他的孩子溺水了,这就是“无常”。如果悲剧发生,你是可以用成功学得出“一定要照看好自己孩子”的结论的。
靠什么克服“无常”呢?佛法主张“修”是很精妙的,我救那孩子图什么?不图名利,只求心安而已。我相信,万一我哪次聊天没看到,我的孩子也可能会溺水,一旁的家长一样也会下水施救。你修我修,整个世界的善业防护网就建起来了。
说起来,佛法的逻辑跟罗尔斯的“无知之幕”有会通之处。假设存在灵魂,你投胎前站在“无知之幕”后面,不知道是投到马云家,还是投在乞丐家,面对的是两种社会:一是或富可敌国,或贫无立锥之地;二是贫富差距不大,穷人也有尊严。想必大家都会选择有利于改善弱者境况的后一种。
七夕情人节,我陪妻子逛街,她在一家服装店选衣服,我在外面接电话。正说着,突然听到有人在“喂―喂―喂”地喊,抬头一看,原来是洒水车过来了,清洁工大姐不忍心我穿得漂漂亮亮被泼一身水,正冲我喊呢。我们素不相识,哪怕她不叫我,我也怪不着她,但她还是播了善种。
善因种下,必有善报。虽然不一定立马让本人受好报,但在众生间一环一环传递下去,改善社会,最终也就让本人得好报了。我并不信佛,但从知识社会学角度比较,不管是世界观(承认世界的空)还是方法论(行善积德),佛学都比成功学鸡汤更高级。
文/邝海炎 资深媒体人,著有《快刀文章可下酒》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