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
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中共理論創新如何指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受到外界普遍關注。
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 中新社記者蔣啟明攝
二十大報告專設“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一章,闡述中共十八大以來進行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教研部教授張希賢表示,堅持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歷經風雨積累的寶貴經驗。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就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的政黨。 但馬克思主義不是僵化的教條,它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實現了一次又一次飛躍。
理論創新來源於實踐。 直面當下難題,破解“中國問題”,推進“中國之治”,是新時代理論創新的根本動因。 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外部環境變化帶來許多新的風險挑戰,內部也面臨不少深層次衝突和問題。 要在複雜的大環境下實現新發展,要在發展中解决錯綜複雜的衝突,沒有先例可循,唯有在新的實踐中探索。
理論又必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 過去十年,中共促改革、謀發展、化風險、保民生、戰貧困、抗疫情、治污染、重黨建、强軍隊……成績有目共睹,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呈現新面貌。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楊德山表示,“世界觀”就是堅持人民至上,“人民”也是此次報告的高頻詞; “方法論”就是堅持問題導向,在實踐中總結解决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理論。
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聯俊表示,“中國化”和“時代化”是推進理論創新的關鍵,必須緊緊抓住事關全域的重大戰畧問題,堅持守正創新,堅持胸懷天下,在實踐創新的基礎上推進理論創新和理論飛躍。
陳聯俊注意到,報告強調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同時,還要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理念和思維方式,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增强群眾文化自信,繼而為理論創新提供動力。”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同理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治國理政實踐的同時,也增强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造力與感染力。
“中華五千年文明是我們的深遠底色。”
十九大和二十大報告中均強調,“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 可以預見,新征程上還有諸多問題。 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將理論創新與時代演進相結合,不斷豐富和發展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前行提供方向性指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