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亚大儿科年会落幕 中国儿科放射学在亚洲地区已具一定影响力
中新网上海9月27日电(陈静 夏琳)亚洲大洋洲儿科放射学协会(Asian and Oceanic society for pediatric radiology,AOSPR)主办的第17届亚大儿科年会在上海落幕。此次,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放射影像科顾问朱铭教授成功申请获得本次大会的承办权,力压同期申报的竞争对手。
大会执行主席、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中心)放射科主任钟玉敏教授27日对记者表示,成功申请这一高端学术会议,表明中国儿科放射学在亚洲地区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据了解,自20世纪60、70年代起,国际儿科放射学迎来了迅猛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儿科疾病影像诊断水平大幅度提高。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此时中国儿科放射学的发展仍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儿科疾病检查手段主要以X线平片及透视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儿科放射学专家远赴欧美进修学习,与国际交流不断增加,中国儿科放射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迅速缩小,CT、磁共振、心血管造影等设备的引进和相关技术的掌握,使得中国儿科放射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1988年,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一届儿科学组在上海成立,是中国儿科放射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000年,儿中心引进了中国大陆首台1.5T磁共振、单排螺旋CT。钟玉敏表示,凭借先进的设备,该院在儿科放射影像上迅速发展,支撑着医院两大重点学科:小儿心血管专业和小儿血液肿瘤专业。据悉,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心脏超声的基础上,辅以无创的CT和磁共振检查能使孩子在不受痛苦的情况下进一步获得明确诊断。据统计,该院每年仅用于儿童心脏疾病的检查,就要完成3000余例的CT、1000例左右的核磁共振,心脏超声更达每年5-6万例。如今,X射线、CT、核磁共振、B超等医学影像设备已全面介入儿童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支撑起各个学科的发展和临床诊断治疗。
2009年时,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放射科主任朱铭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儿科学组组长。朱铭教授在中国大陆首先开展胎儿心脏畸形的MRI研究。在他的推动下,胎儿磁共振检查技术在全中国妇儿医院迅速普及,通过适时的医学影像检查,在胎儿期就能早期排查一些疾病,这对产前干预,生育指导和产后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影像检查设备的升级,也支撑着临床诊断水平的飞跃。第17届亚大儿科年会以“先天性畸形及肿瘤影像再认识”为主题, 展开新技术、新理论探讨。据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进步,让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更为深入,原本通过胸片看不见的疾病,如今通过CT看得十分清楚;原本通过CT能看清的疾病,现在结合CT、核磁共振等,还能进一步获悉疾病的分期、功能改变等。放射检查的要求也从原来仅明确生理解剖逐步转向到功能性的判断。
针对家长们普遍顾虑的医学检查辐射影响,专家的观点是,不能因为惧怕辐射而影响治疗,耽误病情。钟玉敏当日表示,儿科放射不同于成人,医生要考虑的不仅是看清病情,更要考虑到儿童今后的长远发展。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控制的辐射防护原则并不是说,剂量要越低越好,而是要综合平衡检查的必要与可能造成的伤害风险,根据个体给出最优化检查方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