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出版迎来黄金年代 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什么样
近日,由新教育研究院新阅读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领读者大会在京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阅读,从儿童开始”。
儿童阅读是全民阅读的根基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许正明介绍说,我国少儿出版进入了成长最快、活力最强的又一个黄金年代。2016年少年儿童出版单品平均发行1.78万册,较上年增长0.27万册。
他说,少年儿童的阅读是全民阅读的根基,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新一代合格接班人的征程中,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据了解,在儿童阅读推广方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经连续14年向全国儿童推荐100种阅读出版物,还汇同教育部全国妇联等部门共同开展书香校园建设、亲子阅读等。
把书“喂”给孩子
“有些孩子小时候不喜欢吃饭,家长并不会放弃,而是追着孩子把饭菜喂进嘴里。如果孩子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家长也需要这样做,不断地把书“喂”给孩子。”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阅读推广奠基人梅子涵说。
有的孩子天性喜欢读书,有的孩子不乐意捧着书。梅子涵说,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做阅读推广工作,英国法国美国等其他国家也都经历过阅读的推广阶段。
他打了个有趣的比方,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因为家人从小就做米饭,他们就吃啊吃啊,吃出了记忆、吃成了习惯,不由自主地想念米饭,吃米饭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北方人喜欢吃水饺也是如此。“阅读这件事也是这么个道理,当我们不停地不断地推广阅读,孩子们就读啊读啊,读书成为他们生命中的记忆,成了习惯,就离不开书,读书于是就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书里一定藏着许多有趣的事”
现场两位嘉宾分享了他们生命中的第一本书的故事。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回忆中充满了对书的“饥渴”,他觉得高尔基的话“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道出了他当时的真切感受。他回忆说,三四年级时他看到的第一本书说的是一个淘气男孩恶作剧的故事,他自此觉得“书里一定藏着许多有趣的事”。从小学到初中,他宁愿步行一两个小时,也要省下坐公交车的钱买书。一旦积攒到购买一本书的钱,他就迫不及待地冲进一家旧书店,买下一本心仪已久的书。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副主席张明舟如今曾是一位在偏僻农村长大的山村少年。他在PPT中展示了一本名为《小种子旅行记》的图画书,这是他9岁时用捡破烂卖的钱买下的第一本书。他说,这本书有一种魔力,让他相信:世界很大,我应该去看看。如今,他已经去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旅行,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想到这本书,他用《小种子旅行记》主人公的头像在一张世界地图上标注了他去过的所有地方。
阅读也是有“胃口”的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选书?周国平认为,读书的起点高,品味就高,一般的书就不愿意再读了。所谓的“好书”,就是那些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经典的童话书、适合儿童阅读的世界名著版本等。他说,在女儿啾啾五岁时,就为她买回了“世界名著之旅”丛书。
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对周国平的看法表示了赞同。在他看来,阅读也是有“胃口”的,就像饮食一样,好的食物品尝多了,自然就对垃圾食品不感兴趣了。他说,好书需要反复阅读,读书就是交朋友。第一次是认识新朋友,第二次是再见老朋友,每见一次就会加深一次印象,增进一份友谊。童年时期,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与最伟大的经典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