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9月26日电 (李珂 倪振林)《秋子》取材于抗日战争期间《大公报》报道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新婚刚刚三个月的日本青年宫毅被日本政府征兵派往中国,不料却在扬州绿杨旅社遇到了被征为慰安妇的新婚妻子秋子。夫妻相认后悲痛欲绝,双双自杀。26日,记者从南京艺术学院获悉,2018年10月南京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将携带被称作“中国歌剧‘肇始之作’”的歌剧《秋子》赴美国纽约、洛杉矶及旧金山演出。
1939年,剧作家陈定在《群众周刊》上看到了相同的新闻报道,随即以此作为素材,写成了同名剧本《宫毅和秋子》。后经臧云远、李嘉作词,黄源洛作曲,最终于1941年完成歌剧的创作,并改名为《秋子》。1942年1月31日《秋子》在重庆国泰大戏院首演。在随后4年里,《秋子》在重庆、成都、昆明、遵义、南充等地公演了52场。歌剧《秋子》制作人、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周建明教授介绍,该剧的剧本创作、词曲作者、主唱、指挥及其他主要演职人员,均是由南京艺术学院前身上海美专的师生担任的。
在学界,《秋子》的艺术水准和美学价值一直备受推崇,这不仅体现在其高水平的唱词创作和音乐创作上,也体现在独具个性的叙事视角上。与大多数反战题材作品不同的是,《秋子》没有采取脸谱化和全盘丑化日本人的做法,而是选择从一对日本新婚夫妇深受战争苦难的悲剧性角度切入,用他们的悲惨经历控诉战争的残酷。
当时的创作者们正身处遭受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践踏的中国,却表现出如此强烈而又不失理性的反战思想,实在难能可贵。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指出,《秋子》“在中国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上个世纪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也给日本人民造成了伤害。日本军国主义所犯的罪行是反人类的。歌剧《秋子》,也是中国现代第一部采用西方大歌剧形式创作并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歌剧作品。”
南京艺术学院刘伟冬院长及美国凯西基金会顾凯夫先生等人均表示,此次《秋子》剧组能够赴美演出意义十分重大,用艺术和美宣传和平、维护和平,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和平和友爱的向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