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访中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华侨先烈热血浇铸井冈山革命丰碑 (图)
中新网井冈山9月30日电 题:探访中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华侨先烈热血浇铸井冈山革命丰碑
中新网记者苏路程
位于江西省西南面的井冈山,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1927年,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朱德等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从此,这座几千年来几乎被遗忘的雄峰扬名天下,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史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圣地”,成为屹立于中国革命史上的“天下第一山”。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当年,一位20余岁的青年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井冈山屡建奇功,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称赞他为“得力助手”,朱德称赞其为“我党不可多得的人才”。
时至今日,当人们提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依然会提及这位中国共产党军队中的第一位总参谋长――朱云卿。
朱云卿,1907年出生于广东梅县;1921年到印度尼西亚打工;1924年回国,考入黄埔军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83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即将他列入193位对中国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军事人物,载入最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他不朽的业绩,将赫赫彪炳于中国革命的史书中。
9月30日是中国第4个烈士纪念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先烈的游客接踵而至。陵园纪念堂挂着朱云卿及其他先烈的画像,供游客瞻仰。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讲解班班长汤小琴称,朱云卿是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参加、组织过多次战役。由于他的出色指挥,部队先后取得了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之胜利,成功粉碎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数次会剿。
根据史料记载,1928年5月,年仅21岁的朱云卿任红四军11师31团团长,先后组织、领导了龙源口大捷、围困永新城、黄洋界保卫战等著名战斗。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研陈列室主任、研究员饶道良称,龙源口大捷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最大规模的一次战斗,战斗以后,根据地面积达到7200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永新困敌战斗是1个团将敌人的11个团围困在永新县城30华里以内达25天,创造了红军游击战争史上的奇迹。“朱云卿对井冈山最大贡献在于领导黄洋界保卫战取得胜利,保存了根据地,这次战役也让他一战成名。”
史学界认为,黄洋界保卫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军第四军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次战斗,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在井冈山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黄洋界是井冈山的北大门,海拔1300多米,雄峰耸立,陡不可攀,是井冈山的险要哨口之一”,饶道良表示,在这场战役中,朱云卿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巧设疑兵凭险抵抗,击退了敌军四个团的轮番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存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井冈山市在黄洋界哨口上筑纪念碑2座,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相关史料。饶道良称,如果黄洋界保卫战失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必丢失,那毛泽东、朱德当时就无法回到井冈山。“在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没有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将没有后来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产生”。
本月中旬,全国政协海外列席侨胞回国考察团在井冈山考察时得知朱云卿的英雄事迹后,感到非常震撼。不少海外侨领表示,当今时代,应该勇于继承侨界先烈为国为民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完)